“十四五” 收官与未来五年战略衔接的关键节点,证监会主席吴清既复盘了资本市场发展成果,也直面复杂内外部形势。
吴清表示,纵深推进板块改革,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中源控股表示,吴清此次发言,明确了以 “改革、开放、风控、服务实体” 为核心的行动框架,本质是为资本市场赋能 “金融强国” 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划定路线图。
吴清还指出,把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鼓励优质行业机构和长期资本在京聚集发展,不断提升首都资本市场能级,全力推动资本市场与首都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一、复盘五年成果,研判未来形势
讲话首先确立 “回顾 - 展望” 的双维视角,为后续部署奠定现实基础:
1. 过去五年:资本市场 “量质齐升”,韧性显著增强
作为 “十四五” 收官之年的总结,讲话核心强调资本市场在 “风高浪急” 的外部环境中实现 “双重突破”。
基础能力突破:基础制度(如注册制、退市制度)持续完善,市场功能(融资、配置资源)有效发挥,抗风险能力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防御”;
服务效能突破:实现 “量的合理增长”(如直接融资规模提升)与 “质的有效提升”(如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稳定器”。
2. 未来五年:内外部形势 “危中有机”,倒逼市场升级
讲话对形势的研判兼具 “风险意识” 与 “机遇眼光”,精准捕捉两大核心矛盾:
挑战:全球金融脆弱性加剧,风险再定价成常态百年变局下,国际经贸秩序重构、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更倾向 “稳健均衡配置”(如 “鸡蛋分篮” 策略),这对中国资本市场的 “抗波动能力” 提出更高要求。
机遇:新兴市场吸引力上升 + 新产业需 “耐心资本”一方面,资金端呈现 “中国资产重估” 趋势 —— 今年前 9 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 1500 亿美元,A 股、港股因估值优势和经济韧性,配置价值凸显;另一方面,融资端需求升级 ——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产业 “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 的特性,需要资本市场提供 “更包容的融资环境” 和 “更大规模的耐心资本”,这正是资本市场发挥 “创新资本形成” 功能的关键场景。
二、明确资本市场核心任务
讲话将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与资本市场功能深度绑定,明确三大核心方向:
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资本市场 “融资 + 并购” 功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壮大;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新产业、新业态的融资需求,破解 “卡脖子” 技术领域的资金瓶颈;完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以资本市场改革(如多层次市场、对外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呼应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目标。
中源控股表示,本质上,这是将资本市场定位为 “连接科技、产业、资本” 的枢纽,通过制度创新让 “金融活水”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
三、从 “改革、固本、开放、风控” 四维破局
中源控股表示,此次讲话的核心落地抓手是四项具体行动,每一项均紧扣 “增强市场包容性、适应性、吸引力” 的目标,且兼具 “时效性”(明确落地时间)与 “针对性”(解决具体痛点):
1. 纵深推进板块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精准服务新产业,核心是通过 “差异化制度设计”,让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能找到适配的融资渠道。
科创板:改革深化见效:“1+6” 政策落地,明天(讲话次日)科创成长层首批企业上市,叠加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引入、预先审阅” 等机制,强化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
创业板:聚焦新兴领域:启动深化改革,设置更契合 “新产业、新业态” 的上市标准,避免 “一刀切”,让创新企业 “进得来、留得住”;
北交所 + 新三板:夯实塔基:坚守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定位,完善差异化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解决 “中小企业融资难” 的底层问题。
2. 固本培元:夯实市场稳定基础,激活 “长钱长投” 生态,市场稳定的核心是 “上市公司质量” 与 “中长期资金” 双轮驱动。
抓上市公司质量: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简化融资流程)、拓宽并购重组渠道(助力产业整合),同时督促企业 “完善治理 + 分红回购”,以 “真金白银” 回报股东,筑牢价值根基;
引中长期资金: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 “长周期考核”(避免短期业绩压力),丰富长期投资产品,破解 “短期资金主导市场波动” 的痛点。
3.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便利境外投资者,推动 “在岸 - 离岸” 协同,与以往 “规模型开放” 不同,本次开放聚焦 “制度型突破”,更注重 “便利化、透明化”。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今日落地 “资格审批与开户一站式办理”“配置型外资绿色通道”,同时扩大投资范围,为境外资金提供 “高效便利” 的制度环境;
市场互联互通深化:近日推出两只境外市场 ETF 互挂产品,优化沪深港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效率,强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目标是形成 “开放与安全良性互动” 的格局;
核心逻辑:通过 “制度接轨” 吸引配置型外资(而非短期投机资金),让中国资产更好融入全球资产配置体系。
四、以北京为 “改革窗口”,助力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讲话特别强调 “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明确证监会的三大举措。政策先行先试:将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 “试验田”,推动更多 “首家”“首例” 政策落地;机构与资本集聚:鼓励优质行业机构(如券商、基金)和长期资本在京发展,提升首都资本市场能级;良性互动:资本市场与首都经济协同: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北京 “科技创新中心” 定位(如支持中关村企业上市),实现 “金融 - 产业” 双向赋能。
战略定位升级:资本市场从 “服务经济发展” 上升到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的核心层面,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中源控股表示,本次讲话既是对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 “资本市场化” 解读,也是一份 “任务书 + 时间表”,为未来五年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划定了清晰路径,未来将以制度创新破解痛点,以开放合作链接全球,以风险防控筑牢底线,最终实现 “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服务金融强国” 的核心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