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如今“全民健康” 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健康城市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近日,数字健康助力健康中国2030之健康城市产学研研讨会”于苏州市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健康产业联合会、中源控股等机构代表应邀出席。
本届研讨会,各界嘉宾针对健康城市的有效发展模式以及未来如何完善城市健康服务商体系,带动社区健康服务产业链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参会各方还基于健康城市与数字健康社区解决方案,为全国各个城市的居民提供基于健康大数据的社会治理献计献策,并尝试推动相关试点落地。
数字化技术为底色,解决中国健康产业基础建设难题
百姓健康获得感的明显提升,才能让一座城市拥有更多的“幸福表情”。但我国健康产业仍有诸多痛点亟待解决,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有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慢性患病率也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增加而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慢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加之居民个人健康信息档案制度不完善、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低、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中源控股认为,“健康中国2030” 战略下的健康城市建设,应当以多层次的“全民健康”为目标,从儿童到老年人全龄人群抓起,利用“数字化+医疗资源”为老百姓提供包括健康教育、就医服务、消费医疗、护士到家等方面的主动服务,推动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方勇:我们每个人的职业不一样、生活不一样,因此决定了我们不同的健康素养,现在也出台了很多医保相关的政策,这对我们将来的健康非常友好。
现在很多企业,比如京东健康研发了很多智能硬件,可以通过设备的检测和数据来指导我们对慢病的发展变化。如何将政府、金融、企业串到一起,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化健康传播研究基地秘书长、副研究员张建珍表示,数字健康对于居民而言是一个非常开拓性的事情,我之前拍了关于医疗相关的纪录片和节目,对这方面很有感触,居民如何接收和理解到数字健康,也是健康中国正在做的事情。现在很多老年人会因为腿脚不方便、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对新知识的接收水平受到限制,那么健康社区就是给他们最快的传播途径。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社区居家专委会的副主任、关爱老年眼健康公益项目的秘书长丁海表示,在医疗健康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系统性规划布局,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分类管理和健康指导。
中源控股董事长表示,“中国大健康产业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中源控股已将大健康产业布局纳入集团战略,联合区域政府共同搭建大健康产业基金,助推传统大健康产业与数字化智能生态协同发展,希望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服务。”
以构建健康城市为例,要解决数字健康基础建设难题,还需关注健康校园和健康企业的覆盖率。
健康校园服务方面:学校师生、家长、教育机构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校园概念及价值观,搭建好“学生健康管理平台”,实现对教育局、学校、家长、学生实时、动态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健康企业方面:针对公司单位员工的健康问题,打造全自动的健康检测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健康管理依据,为员工提供一站式健康自助管理服务。
如今,我国已迈入全新的数字化健康时代,数字健康将进入社会及千万家庭提升我国的健康医疗卫生水平。
可以看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不断创新,为传统医疗健康产业带来发展新契机,数字化成为牵引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动能。
发挥金融与产业优势,构建完善的“数字健康生态”体系
数字技术和数据应用的本质在于快速发展,国家在确保数字健康治理灵活的同时需要兼顾市场稳健,在适应最新技术的同时确保广大民众的利益,并与数字技术合作伙伴共迎挑战。
目前,部分城市已将健康城市概念厅、健康设备体验长廊、健康细胞工程场景馆等列入健康数据管理中心规划体系,以构建健康城市基础建设。
未来,中源控股将助力区域政府对接医疗健康产业资源,深入对产业、人才、资金等需求进行调研,结合中源控股智库优势,推动“健康+科技”高质发展,建立全区域覆盖、全方位服务、全天候响应的智慧健康等一系列服务。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内容部分信息来源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