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出席发布会,介绍了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中欧班列运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营商环境评价、中国品牌日活动等有关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民间投资、海南自贸港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中澳投资贸易合作、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钢铁去产能“回头看”、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大宗商品价格形势、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促消费政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近70家境内外新闻媒体80余名记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一是电力运行情况。
从发电看,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6.8%,比2019年1—4月份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18.9%、1.1%、14.9%、28.2%和7.6%。4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11.0%,比2019年4月份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5.5%。
从用电看,今年1—4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9.1%,比2019年1—4月份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7.0%。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3.8%、20.7%、29.0%和3.8%。分地区看,全国11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20%,其中西藏、湖北增速超过30%。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2%,比2019年4月份增长15.0%,两年平均增长7.2%。
二是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情况。4月份,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873亿元。其中审批11个,核准1个,主要集中在交通、信息化等行业。

2016年6月,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发布启用。2021年4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218列,运送货物11.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33%,综合重箱率98%,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达3.8万列,运送货物340万标箱,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51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

一是顶层设计加快完善。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和合理回报、绿色金融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是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截至4月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48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22个。
三是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稳步推进。1—4月,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增污水收集管网长度2813公里,城市和县城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3959吨/日。沿江化工企业累计关改搬转8731家。

一是稳步扩大试评估范围。今年将增加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省份,逐步开展试评估工作,验证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条件成熟后,进一步扩大范围,稳步实现全覆盖。
二是不断完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考虑不同地区基础条件差异,在福建、云南两省试评估工作基础上,按行业、领域、地域不同维度,对市场准入效能进行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评估。
三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加强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信息化应用支撑能力。

2018年以来,按照国务院部署,本着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通过评价实践,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逐步提高,评价工作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开始显现。
一是从指标体系看,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
二是从评价方法看,深入基层一线获取实际案例和数据。
三是从探索实践看,连续三年组织开展6批次营商环境评价。
四是从改革成效看,推动更多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于5月10日—12日在上海成功举办,1500余家国内品牌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参加了线上展览,其中600余家知名自主品牌企业参加了线下展览。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初步统计,展会期间各地参展品牌企业现场开展的新品首发、带货直播、文化展演、品牌推介等特色活动超过400场,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过1.5亿人次,参展品牌企业线上线下销售额超过10亿元。有关各方达成合作意向400余项,意向金额超过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