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其源头可追溯至2009年对新能源车辆的深入探索与验证阶段。彼时,国家便已明确认定新能源汽车为未来汽车技术演进的必由之路,加之一系列政策扶持与补贴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与工业实力的持续增强,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与消耗也日益加剧。尽管当前在经济建设与工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石油资源储备、能源安全保障、“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实施,以及汽车行业技术革新等问题,仍是我们必须直面并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刻不容缓。
我国新能源行业仍蓬勃发展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我国紧跟绿色低碳转型的全球趋势,实施了一系列气候变化应对战略与行动,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已跃居全球新能源装备制造与新能源利用领域的领军地位。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5.1亿千瓦,其中中国贡献超过半数。
当前,中国的光伏、风电产品已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优质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2022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与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共同助力全球减排超过2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碳减排量的41%。
展望未来,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流趋势。国际能源署预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三倍、中国产量的五倍;同期,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将达3500吉瓦时(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四倍多、中国产量的五倍多。
中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其显著的正外部性,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先进力量,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我国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源于市场化竞争
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的研发投入、优化的流程管理、显著的规模效应以及充分的市场竞争,这是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的生动实践,也是全球分工与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自2000年以来,中国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4.2%,推动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2023年,中国量产先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5%,兆瓦级风电整机技术路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寿命与安全性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特别是中国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大幅提升了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经济水平与产品性价比,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明显竞争优势,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中国新能源产品性价比高,比较优势显著。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价格虽低于当地同类车型,但仍高于其在国内售价,总体保持盈利状态。
从比重角度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占产量的比重仅为12.5%,明显低于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综上所述,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锤炼出了真本领,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加快发展新能源,走可持续产业发展之路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因此,我国应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新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先后推出了近60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500多项配套政策;行业企业也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步伐,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全球领先;二是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三是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建立;四是配套环境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首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之一。
然而,发展之路从非坦途。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模式有待创新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产业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汽车与信息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发展既面临新的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相关国家纷纷加强统筹谋划、开展系统布局,努力抢抓机遇,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放眼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会改变,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物美价廉产品的需求不会改变,应该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做大共同利益“蛋糕”,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稳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