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中源控股助力地方政府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实体经济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市场活力的具体体现。在全力冲刺二季度业绩的关键时期,多地市区/县提出,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以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稳步推进企业挂牌上市,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供强力支撑。

 

以廊坊市为例,今年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聚焦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廊坊市坚决落实国家、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着眼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实体经济,锚定创新驱动,持续激发经济新动能,焕发经济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中源控股表示,2022年1至12月,全市规上工业抵住市场低迷和突发疫情等多种因素带来的下行压力,承压前行稳中有进,完成增加值增速3.3%。新建入统规上工业企业15家,是2021年的3倍。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0.5%、62.8%,居全省第3位、第1位。特别是,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2.1%,较2021年提升5.2个百分点,工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

 

01依托区域优势,协助当地政府培育产业集群

 

2022年,河北省第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名单公布,廊坊市9家企业上榜。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近年来,各地政府围绕做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这篇“大文章”,各县(市、区)立足自身优势,找准支撑点、发力点,拿出独特的“写作技巧”,在厚植优势、特色发展中筑牢县域经济这个“坚实底盘”,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文安县围绕人造板产业优势,带动与人造板产业相关联的装配式家装、建筑铝模等产业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聚链成群加速隆起,成为推动文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霸州抢抓食品产业集群集聚先机,按照专业化、产业化园区建设模式规划建设都市食品产业园,一个产业链条完善的都市休闲食品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中源控规关注到,固安集聚起32家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三河积数年之功,高端装备制造这一特色主导产业,已聚集一批企业勇立行业潮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初步统计,2022年1至12月,全市21个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2140.5亿元,同比增长11.7%。

 

02 打造区域龙头企业,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中源控股表示,创新是引领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廊坊,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税收,85%以上的城镇就业,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发展格局。

 

截至2022年底,廊坊全市新增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27家,创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家,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到68家,工业创新发展步伐加速。争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0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1个,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93家,位居全省第3位。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总数达到31家,总量居全省第4位。中源控股进一步表示,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取得的成果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制造业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云等新技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开展智能制造,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在产业链中运用智能采购、智能物流、供应链集成等技术,推动整体产业链融合和智能发展,对于国家级经开区智能制造优秀企业,优先支持其申报“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支持鼓励设立外资研发中心。

 

第二,在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方面,积极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强化在“稳链”“补链”“固链”“强链”中的重要作用。依托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创新网络,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国家级经开区积极参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

 

第三,在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内制造业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制造标杆。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引入绿色低碳技术,通过绿色升级改造推进低碳转型和节能减排。

 

对国家级经开区发展风电、光电、地热等清洁能源予以支持,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内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持续提升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内容部分信息来源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